季札出使晋国的时候,路经徐国。徐国是一个小国,徐国国君听说大名鼎鼎的季札来了,十分高兴,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接待季子。在会面的时候,徐君对季札的佩剑表现出很大的兴趣,不仅特地请季子解下佩剑让他欣赏,而且在整个谈话的过程中还常盯着季子的剑看,心里很想得到这柄剑,只是自己身为国君,又与季子初次见面,不好意思开口。要知道,春秋后期,吴国的铸剑技术很发达,所造的剑比其他国家都要更为精良,季子身为重要的王室成员,所佩的剑当然是精品中的精品,不仅锋利无比,而且精美绝伦,价值千金。
季子是个聪明人,知道徐君心里想得到这柄剑,只是自己还要出使晋国,身为吴国使臣,需要佩带这样一柄宝剑,因此只能默不作声,不过心里已经决定出使回来时将佩剑赠送给徐君。
从晋国出使回来的路上,季子又路过徐国,不料徐君已经逝世了。季子听到这个消息,心里很难过,就到徐君的墓前祭奠了一番,并将佩剑解下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。季子的随从见状,感到很奇怪,就对季子说:"这剑是吴国的宝物,本就不能随便送人的,更何况徐君已经死了,你再送给他干什么呢?"季子回答:"话不是这样说的。当初我经过徐国的时候,徐君很喜欢这柄剑,希望能得到它,虽然他没有说出口,但那时我就已经决定送给他了,只是我还要出使晋国,还需要这柄剑,因此准备回来的时候再送给他。现在徐君虽然死了,但我心里早就已经将剑送给他了,我不能因为他死了就改变主意,失信于他。"最终,季子将自己的宝剑挂在徐君墓前,方才回国。
徐国的百姓知道了这件事,都很感动,特地编了歌谣称颂季子的信义:"延陵季子兮不忘故,千金之剑兮挂秋墓。""季札挂剑"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。后人周昙作《季札挂剑诗》:"吹毛霜雨遇千金,生许徐君死挂林。宝剑徒称无价宝,存心更贵不欺心。"
据说后人在徐君墓旁筑了一个土台,以纪念季子守信挂剑的行为,称为"挂剑台"。"挂剑台"上的青草长得都像一柄柄佩剑,人们称之为"挂剑草"。